盡管2015年數控機床職業全體趨于下滑,可是手機金屬
外殼加工的商場好像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國內排行靠前的數控機床公司都坦言,爲3C商場配套的鑽攻中心計是其近兩年來訂單最火的機型。未來,手機金屬外殼
加工走向怎麽?下面將進一步進行討論。
創始用機床直接加工手機金屬外殼這一先河的廠商無疑是蘋果,在其引領下,手機消費者現已遍及認同金屬外觀是“高檔元素”,這對悉數産業鏈帶來了主要影響。但由于富士康等蘋果代工工廠訂單趨于穩定,不會陡增,所以真實要看商場的供需聯系,看的是國內品牌即華爲、小米、魅族、中興、酷派、聯想等國産手機品牌對精密
cnc加工的潛在需要。
以小米4爲代表,2015年金屬機殼的大規劃運用,使得國産品牌手機金屬機殼的滲透率從2014年的5-10%,提升到15-20%擺布,到達1億部水准,按照規範産能測算,需要8000-10000萬台CNC設備。
可並不是說“蛋糕面前,人人平等”。如今小米4每月出貨量都到達50-100萬只,考慮到良率損耗等要素,每月需要1000-2000台CNC設備供給。可見很多的500台CNC以下規劃的中小型加工公司,悉數産能也不能滿意一款機型50%供給需要,底子不具有進入大客戶供給鏈的基本條件,只能成爲大型公司的外發加工基地,成爲一線公司開工率的緩沖墊,在職業景氣動搖中接受較大的開工率動搖。
除了産能,精度也是手機出産公司收購CNC設備的主要考量要素。蘋果看上去的精致,本來體如今無處不在的高光倒角上面:邊框上下邊倒角、按鍵高光、底部揚聲器孔倒角、不鏽鋼耳機和閃電接口倒角,甚至連底部兩顆螺絲的密紋高光都不放過,這些悉數要經過精密CNC加工完成。在國産手機紛繁仿效蘋果這種做工的當下,加工精度或許重複定位精度成爲了機床廠商在競標中占得優勢的主要規範,國的內有些高端機床,如台群精機,定位精度遍及可達0.001-0.003MM。
不难看出,对那些产能足够且加工良率高的机床厂家来说,2016年仍旧是手机金属外殼加工的“黄金时间”,真实的报价压力会出如今2017年今后。在这段高生长期内,两类厂商可以在这轮浪潮中更胜一筹:榜首,在单一工艺(纯CNC,压铸,或许冲压)具有技能和规划优势的;第二,具有外观件全体解决方案才能的厂商,一起具有金属、塑胶、玻璃、陶瓷材料的规划和加工才能。